• 微信号码

    longdan-industry

ESG视角下,个人投资推动未来能源转型

784


        近日,第29届气候变化大会(COP29)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本次大会的愿景是“增强雄心并促进行动”。11月15日是“能源主题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新能源可靠替代促进全球碳中和报告》,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进程性推进提供参考。能源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结构向新能源迈进更是我国“双碳”目标达成、经济结构转型的核心。《巴黎协定》是由全世界178个缔约方共同签署的气候变化协定,是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的统一安排;其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前工业化时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内。

        我国“2030碳达峰2050碳中和”“双碳”目标承诺和碳达峰行动方案均以《巴黎协定》为依据制定并细化阶段性行动。依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2023年世界能源转型展望》预测,为实现《巴黎协定》1.5℃情景,到205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需要增加三倍以上,占一次能源供应的77%。而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86%。无论是出于长期经济增长规划、保障社会民生安全,抑或是大国责任担当,我国围绕能源改革的低碳经济转型、提升气候风险韧性迫在眉睫。走过75年由“黑”变“绿”的能源变迁,同时也意味着我国各经济部门、经济结构的“向绿”行进。用电量是经济数据的晴雨表。截至2023年统计,我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持续提升,绿电的参与也让生产生活有了更为环保的源头;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行业用电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南方五省区充换电服务业、风能原动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等用电量约45%~70%增长,体现出我国新能源转型和相关产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全球新能源投资持续创新高,但要在2050年实现1.5℃目标,累计需投资150万亿美元,平均年投入需超过5万亿美元。长期投资差距仍亟须调动各社会资本进驻支持此项全球命运共同体事务,个人也可通过投资的方式主动参与到经济社会的转型进程中。前几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年度的《排放差距报告》,还在讨论我们是否能实现《巴黎协定》的控温目标,是否还存在机会窗口;2023年的年度报告开始讨论,我们的控温目标在持续“打破纪录(Broken Record)”,实现《巴黎协定》的窗口期越来越窄;2024年,最新报告主题则转入“停止空谈(No more hot air……Please!)”。在最新报告中,新能源的应用试图从解决能源贫困(Energy Poverty)的角度,助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实现。“能源贫困”通常指没有足够的能源来改变生活(当前全球仍有8亿人还未用上电),以及在全球能源危机下无法负担高额能源使用导致的贫困情况。如前所述,能源是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源,而全球能源碳排放存在收入群体间的不平等分布。高收入国家加速能源转型,支持贫困地区基本能源需求,是平衡中低收入国家减排压力、稳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联系邮箱

website@longdan-industry.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