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号码

    longdan-industry

“中国制造2025”未来10年最强音 相关概念股扬帆起航

7

         经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日前工信部参与主办的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要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主攻方向,即将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将对未来十年推进制造强国的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受此影响,今日早盘,工业4.0概念股持续飙涨。截止发稿时,佳士科技、亚威股份、科大智能、东土科技、中信重工强势涨停、海得控制涨9.10%、瑞凌股份、科远股份、鼎捷软件等均有明显涨幅。

         分析人士指出,2015智能制造国际会议明确了智能转型为突破口,“互联网+”趋势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有望成为主线,建议投资者从智能控制装置、智能制造机器和智能终端产品三个方向布局。中国制造2025,未来10年最强音.“中国制造2025”即中国版工业4.0,是中国为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缩短在高端领域与国际差距”的“三个10年”战略中的第一步,其主线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云联网+传统工业的融合有望成为中国新一轮制造发展的制高点,并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不同于之前的产业规划战略,“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建设制造强国而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三分之一;机床产量95.9万台,占全球比重38%。在巨大的制造业体量规模背后,则是我国制造业技术品质工艺的相对落后与严重的产能过剩,我国制造业一直以来“大而不强”的现状急需改变。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新兴的云联网信息技术向各领域的渗透,正不断加速新的变革的产生,近年来中国在云联网领域的快速发展所取得的一些局部优势,有望成为制造业变革的助推器。

         据GE预测,应用工业云联网(美国版工业4.0)后,企业效率将提高约20%,成本下降约20%,节能减排下降近10%;未来工业云联网有望影响46%(约32.3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据工信部和相关权威机构估计,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云联网的发展有望带来3万亿美元以上的GDP增量。“中国制造2025”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其中智能转型被明确为突破口。

         根据“中国制造2025”设想,其中数控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船舶海工装备,节能环保装备等将优先发展,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将重点突破。具体来看,2020年前,广泛推行数字化制造,在优势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主体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2020年后,全面推广智能制造。高度重视发展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传感器、测量仪表等关键部件和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制造装备等关键装备;突破一批“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推进数字化车间、数字化工厂、数字化企业的试点和应用。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高端装备制造将全面受益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

         华泰证券指出,“互联网+”趋势下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主线,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是未来融合发展的拓展方向,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技术融合出现的领域与政府产业管制放松的领域。预期在中长期内,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进入管制将有进一步放松,市场竞争结构将更为合理。

         中信建投证券指出,智能化转变是必然趋势,在此趋势下的投资机会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智能控制装置,即工业自动控制装置发展趋向于数字化、智能化;二是智能制造机器,即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及智能化成套装备;三是智能终端产品,即能够融入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智能型产品。

联系邮箱

website@longdan-industry.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