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号码

    longdan-industry

我国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未来将陆续开展超千项研究

7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30日首次公开发布《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后续将根据实施进展情况按年度例行发布。

      《报告》显示,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首批空间科学、应用实验与技术试验项目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目前,我国共规划了空间生命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学、空间天文与地球科学、空间新技术与应用四大研究领域、32个研究主题,截至2024年12月1日,已在轨实施181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科学物资,下行实验样品近百种,获取科学数据超过300TB,取得了国际上首次获得空间发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种质资源、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造血干/前体细胞、国际上首次实现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冷原子干涉陀螺、国际上首个建立高通量在轨微生物防控试验平台、国际上空间水生态系统在轨运行最长时间等多项开创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研究员张伟:通过这些研究,希望能够为人在太空长期生存面临的问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同时我们在太空研发的这些重要材料,希望能够用在地面,能够为生产生活提供新的工艺、新的手段和新的技术。各领域科学团队累计发表500多篇高水平SCI论文,获得150多项专利,部分成果已实现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显著推动我国空间科学与应用快速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郭佩:这些项目在轨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我们也会把相应的试验模块下行到地面,在实验室中进一步分析,为未来的试验技术发展提供一些依据。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将在今后10年至15年的运营中陆续开展千余项研究项目,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和国际合作,广泛凝聚国内外高水平科学团队,促进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莹辉:一个是空间环境,一个是人因工程。另外就是空间脑科学。我们瞄准前沿和任务应用,进行了布局。


联系邮箱

website@longdan-industry.cn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微信咨询